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2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验书
发布者:kypt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4-03-19 查看:2673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材料提交时间:
2023-10-18至2024-04-19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职教高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 胡颖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2 | 中职学校学生法律教育创新与实践探索 | 文静 | 延边州教育学院 |
3 | 提升课程思政实施能力的实践研究 | 路方宁 | 延边州教育学院 |
4 | 基于立德树人下中职教育德育策略研究 | 刘微微 | 松原市教育局 |
5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 邹静 | 松原市教育局 |
6 |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 殷锐明 | 松原市教育局 |
7 | 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融通校企“人才链”培育的实践研究 | 崔金凤 |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8 |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与研究-以网络方向课程为例 | 王东旭 |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9 | 职业能力培养下关于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研究--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 | 赵雪 |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10 | “双高”背景下的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 刘超 | 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 |
11 | 职业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实践研究 | 苏智嫄 | 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学校 |
12 | 吉林省中职药学专业新时代德育工作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 时艺铭 | 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学校 |
13 | 理技一体、专本融通的高职本科护理专业2+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讨 | 梁音 | 长春科技学院 |
14 | 高职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研究 | 华雅丽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15 | 新时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传承、发展与创新研究 ——职技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 李孝更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16 | “岗课赛证+四级进阶”综合育人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 张雪松 |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
17 | 乡村振兴下旅游、电商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张艳 | 白山市教育局 |
18 | 新时代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以《新媒体运营》课程为例 | 田鑫瑶 | 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 |
19 | 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创造力培养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 | 李艳 | 长春教育学院 |
20 | 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中职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王斌 | 吉林市教育局 |
21 | 职业院校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金旭东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22 | 基于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型智慧建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赵静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23 |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 王玉峰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24 | 高职工程测量专业职业技能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 | 林琳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25 | 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 | 田名贺 | 长春财经学院 |
26 | 高职金融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研究 | 潘禹成 | 吉林工商学院 |
27 | 高职院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 | 李鹏飞 | 长春大学 |
28 | 吉林省普通高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 | 方悦 | 吉林工商学院 |
29 | 基于“双高”背景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 郭力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30 | 中职学校大思政实践课的构建与创新探究 | 徐敬慧 | 吉林市教育局 |
31 | 图式概念型教学法在吉林省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翟曼 | 吉林工商学院 |
32 | 职业院校机械专业“三教”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 | 徐田恬 | 长春大学 |
33 | 新发展格局下“能力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惠卿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34 | 中职学校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的探究与实践 | 李绍臣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35 |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 朱倩男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36 | 中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 夏东艳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37 | 应用型本科院校技能大赛资源转化路径与实践探索 | 李昔 | 长春科技学院 |
38 | 县域中职学校实践育人的模式研究 | 杨绍山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39 | 基于校企协同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 王科飞 | 吉林工商学院 |
40 |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王骞 | 吉林工商学院 |
41 | 非遗技艺传承视野下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创新培育与评价研究 | 刘东 | 吉林工商学院 |
42 | 新媒体时代下“00后”职教学生德育教育新路径探析 | 唐夏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43 | 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及实践 | 裴怀全 | 长春科技学院 |
44 | 传播学视域下高质量国际语言职业教育人才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研究 | 马迎 | 长春财经学院 |
45 | 中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 | 卢弘骁 | 吉林省医药中等职业学校 |
46 | 吉林省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群建设研究 | 杨旭明 | 长春财经学院 |
47 |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实践研究—以辽源现代职业教育园区为例 | 王瑞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48 | 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效性研究 | 付宇泽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
49 | 热门短视频创作手法在化妆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 | 安鸿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50 |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分析研究 | 侯鹤楠 | 长春大学 |
51 | “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 | 郝允慧 | 长春科技学院 |
52 | 新时代中医院校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 阚俊明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53 |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土木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 何小红 | 长春科技学院 |
54 | 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创新实践路径研究 | 董佳佳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55 | 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创新实践研究 | 刘然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56 |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研究 | 孔繁英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57 |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 赵云龙 | 通化师范学院 |
58 | 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的构建及发展路径研究 | 王伟峰 | 长春财经学院 |
59 |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英语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 | 王克香 | 通化师范学院 |
60 |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 吴君 |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61 | 情景剧角色扮演的参与式学习法在职业院校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 王若男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62 | 高职院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机制建设研究——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王思文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63 |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彭维玲 | 通化师范学院 |
64 |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研究 | 郑翠翠 | 通化师范学院 |
65 | 转型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路径探究 | 黄艳菊 | 通化师范学院 |
66 |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研究 | 闫莉 |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
67 | 基于SPOC的高职《冰雪旅游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 马瑶 |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68 | 医学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 | 周岩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 |
69 |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视角下生死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 陈翠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70 | 课程思政背景下《失智老人照护》课程对学生职业认知影响的研究 | 刘洋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71 | 标准化病人在咽拭子采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赵金平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72 |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研究与实践 | 常飞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73 | “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 王贵荣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74 |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内容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 | 陈磊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75 |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与实践 | 崔慧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76 | 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 张婷婷 | 吉林医药学院 |
77 | 职业院校汽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 孔春花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78 |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研究 | 张娜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79 | 基于“思政导向,书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 李飞燕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80 | “双高”建设背景下运输服务类行业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卢春华 | 四平职业大学 |
81 | 以职业岗位群建设为导向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 梁旭 | 四平职业大学 |
82 | 网络舆情视域下职业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 | 王静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83 | “三领二修”教学模式在中职新能源汽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代艳梅 | 延边州教育学院 |
84 | 思政教育与询证护理理念相结合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董琬珠 | 吉林医药学院 |
85 | 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策研究 | 高宁悦 | 四平职业大学 |
86 | 微课在中职影视后期(After Effects)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曲悦 | 延边州教育学院 |
87 | 产教融合视角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张卜元 | 长春财经学院 |
88 | 基于专升本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延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徐琳博 |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
89 | “微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 刘人瑞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90 |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在新时代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中传承、发展与创新研究 | 刘长国 | 四平职业大学 |
91 |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微课建设路径研究 | 李秋彤 |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92 |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与研究 | 衣文君 | 延边州教育学院 |
93 | 涉农类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 袁天翔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
94 |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朱凤杰 |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95 | 岗课赛证模式下“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 张喆 |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96 | 高职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以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为例 | 郭艳菲 | 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
97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和培养策略研究 | 沈立新 |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98 |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课堂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 姜薇 |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99 | ”双高计划“背景下基于企业需求视角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 杨君鹏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
100 | 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 陈默 |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101 |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 | 赵福江 | 延边州教育学院 |
102 | 基于“三全育人”格局下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 张金山 | 延边州教育学院 |
103 | “德技并修”引领下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 | 李雪霏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
104 | “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索 | 刘紫薇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05 | 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赋能文创产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以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 刘丽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06 | 基于发动机结构的教具设计制造及再融入式普职融通实践研究 | 赵岩 | 吉林化工学院 |
107 |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研究 | 邹继颖 | 吉林化工学院 |
108 | 中职院校三维动画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研究 | 陈瑜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09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融合的改革实践研究 | 胡伟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10 | 徳技并修理念下动漫与游戏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实战研究 | 郭晨婧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11 | 中职“历史+专业”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屈剑侠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12 | 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 许特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13 |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优势策略探究 | 鲁男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14 | 中职学校文化育人的路径研究 ——以长春市一中专为例 | 罗崟峰 | 长春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
115 |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 金光美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 |